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心脏病。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2.9亿,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疾病。而且,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非常突然,让人难以应对。
一心脏的重要作用《心情好,心脏就会好》一书的作者米米?嘉妮丽博士根据自己的从医经验和前沿科学研究,揭开一个令人震惊的医学结论:50%医院无法检测出来的。心脏不仅仅是一个机械压力泵,更是一个智能器官;它有自己特殊的“语言”,并通过压力、抑郁、愤怒、悲伤等情绪表达自身的问题。因此,治疗心脏病最好的药不是阿司匹林、斯达停舒和ACE抑制剂,而是爱、宽恕和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个研究结论为我们研究心脏健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心脏的作用是借由搏动推动血液流动,将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最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当心脏出现问题时,身体各处的血液就会出现灌流不足,从而导致器官的衰竭。如当脑供血不足时间过长时,就会造成脑部缺氧,进而导致脑死亡;当肾脏供血不足过长时,肾细胞就会逐渐坏死。
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脏的状况对于人的生命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心脏保有良好机能,很多病人听从专家学者的建议——吃素食、练瑜伽、静坐放松自己,饮食上低盐、低糖、少油。这些建议都是好的,都是对人的健康有益和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还很不够,因为心脏疾病与情绪的关系更为重要。
中医讲: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心主血脉,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把心称为脏腑之主。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喜伤心”指的是过喜会使心气涣散,魂不守舍。
《灵枢?本神》有言:“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碥?气》也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
心脏——“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领导、长辈,疾病定位来源于管控你、说了算或者你特别害怕的人和动物。
主:自己、自家、别人,各种主意,各种主义。
神明:心神,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形控制有形,神明安脏腑。
心脏:主血,主大事,喜伤心,苦入心。
主血(需要):全身营养(氧)需要的供给。红细胞多少和钱财方面的心理对应,白细胞和保护心理对应,血小板和修复功能对应,血色素和需求满足与否心理对应。
主大事:一些大事、高兴事面对不了。
喜伤心:为好过于高兴;求好多,没得到好(虚),得到好(实)。
苦入心:苦难、辛苦、痛苦等苦性心理,影响心血。
二部分情绪与心脏病的对应关系心脏处于我们感情的最深处,它记录着各种苦痛、创伤、悸动,而且有着上千种复杂的感情——佛教中称人有“六情”,怒、妒、畏、惧、耻、悲伤。在情绪压力之下,我们的身体分泌出一些压力荷尔蒙,使得血压和心跳都急剧升高,导致动脉更为狭窄。肾上腺素正是其中一种压力荷尔蒙,它使血小板变得黏稠,血液的胆固醇水平提高。许多证据也表明性情暴躁易怒的人容易患上心房颤动,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律失常。
从人体的角度来看,敌意与愤怒的意念就像正在响动的警铃,警告身体准备好打一场硬仗。人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心跳会加速,肌肉紧绷,压力荷尔蒙会释放出来,视力与听觉都会变得敏锐。只有当威胁消除以后,人体的这些反应才会逐渐消散。但是一个易怒的人常常带有这些应激反应,那些怒火就像随时爆发的大锅炉一样。
对心脏危害较大的还有悲伤。在悲伤的气氛中,身体从交感神经系统中分泌出大量的压力荷尔蒙,使得心跳加速,动脉缩紧,因而会出现一些心脏病的症状,比如心痛、气促和休克等。现在,医学研究者已明确地将悲伤列为心脏病发作的诱因之一。
在一项持续了4年的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名突发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他们会被问及很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在过去几年内,你是否听到亲朋好友或者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的死讯?”资料显示,至爱之人的死亡与心肌梗塞之间有一定联系。在听到至爱之人死去之后的头24小时里,心脏病发作的概率是平时的14倍;在第二天,变成8倍;第三天,则是6倍。悲伤深深地损伤着病人的神经,但是,很多病人常常把伤痕深埋在心里而不愿意暴露。
丹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名父母,他们的孩子死于-年间。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健康纪录与30万名孩子仍然健在的父母相对比。结果发现,相对于其他母亲,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更容易有自杀倾向或者发生意外死亡。那些失去孩子的父亲在头四年里自杀或意外死亡的概率比其他父亲高两倍。医生们相信,正是孩子死亡带来的悲痛与重压提高了父母的死亡率。
部分心脏方面疾病与情绪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
第一、在“盼望好”的欲望下产生的亢奋、激动、气、急、恨等情绪;
第二、爱面子、说假话、伪装自己、耍心眼、找借口、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心惊胆战、心生妒忌、暗中与对方较劲等情绪;
第三、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伤害造成的失落、惊恐、紧张等情绪;
第四、早年经历中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委屈、悔恨、恐惧、害怕、愤怒、压抑、爱恨交加、伤感与激动等情绪。
三心脏病的“情志疗法”调理哈佛大学针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项持续了42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童年时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好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这些疾病甚至包括了这些孩子到中年时期出现的心脏病、癌症。
案例分享一40多岁的郭女士在“生命智慧”课堂上讲述过自己的状况:“从小到大,一到阴天下雨时就会觉得心里很痛、很闷,看了很多中医、西医,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从这段讲述中,我知道了她的病不是来自身体而是来自心智中有过的“种子”造成的无意识伤害。只有将“种子”有效清除,身体才可能恢复。
通过“情志疗法”的引导,郭女士很快想到了14岁时发生的一幕。那是一个阴雨天,她与父母一起坐车回老家,三人并坐在一排。郭女士坐在靠窗的位置,歪着头看着窗外的细雨,随着汽车来回地晃动睡着了。昏昏欲睡中,她隐约听到了父母的聊天。妈妈说:“这孩子长得不好,学习又一般,以后嫁人都很困难。”父亲回应道:“是啊。如果找不到好人家,以后她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咱们家四个孩子就数她笨……”父母以为孩子睡着了,什么都听不到,更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孩子的这些话会给郭女士日后造成多么大的心灵伤害。
郭女士讲述了这个过程后,我问她:“你当时感受如何?”她说:“心很痛、很闷。”说到这里,她不禁流下了眼泪。接着我继续让她重复父母的对话,释放曾经压抑多年一直无法释怀的情绪。她的情绪也由最初的激动渐渐地平复下来。她记忆中那个不悦的经历和父母无意中对她造成的创伤在重复数遍之后也慢慢地得到了释怀。
随着情绪的释放,她理解了父母当时的状况,以及说这番话只是源于对孩子朴素的爱。她终于理解和接受了父母当时对她的爱、对她的关心。郭女士的脸色慢慢红润了起来,一个被锁住的生命点打开了。从此,郭女士下雨天心痛难受的状况也消失了。
看似无意的一段对话,却在郭女士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痕。当时的经历编制了一个生命程序,一直伴随着郭女士的生活并不断地起着作用。印痕记录着当时父母的对话以及窗外的雨声,根植的“种子”造成了日后每当阴雨天郭女士就会有胸痛胸闷的状况。郭女士从病理医学上检查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心智却创造了一种表现。这种表现来自于父母对孩子淳朴的爱,可是这种爱却让孩子感到了窒息、压抑和心痛,以至于日后身体产生了病理反应。
某些难言之隐也会化作情绪停留在我们的生命中,影响心脏的健康跳动。“心转病移”的课堂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情绪造成身体器官的定向与定位反应,心房颤动对应的情绪是:受到突然的惊吓或意外发生的事情,而产生惊恐、害怕、恐慌等情绪。早搏对应的情绪多是:对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忧、紧张、害怕。
案例分享二年4月下旬,一位40岁的女性朋友十分着急地告诉我,前几天体检时查出心脏有问题,所以心里很焦虑。我告诉她不用着急,时间上刚好可以到广州来参加我的“心转病移”课程,一切都会好的。在开课前,医院再次做了检查,结论是偶发室性早搏。
在“心转病移”课程中,我为她做了心脏早搏的个案处理,整个过程大约40分钟。让她放松后,我引导她回忆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她马上想到体检时被医生很慎重地告知其心脏有问题,最好是考虑马上住院,进行深入检查。我问她当时听到医生这么说有什么情绪。她说很担心、很害怕,因为自己的孩子还小,先生也需要自己照顾。接着,我以此为线索,开始询问在更早之前还有什么事情让她有同样的情绪。
她马上想起二女儿因为在学校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成绩,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了,甚至还想尝试割脉自杀。我问她:“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情绪?”她说:“我很担心,很害怕!”我用“情志疗法”的技术让她重复这两句话。在第二次重复的时候,她已经泪流满面。重复了十多遍后,她的情绪由激动到慢慢平复,并说出了压抑已久想对二女儿说的话。这时候,我问她身体什么感受。她说感到心脏处没有之前那样紧绷了,舒展了一些。
她平静下来后,再次回忆更早以前还有什么担心、害怕的事情。她说:“我担心先生的身体,因为他有时候身体也不好。”我说:“当你看到先生身体不好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她回答:“很担心,很害怕!”我继续用“情志疗法”技术让她重复这两句话。她重复的声音也从开始的压抑变得越来越激动,直到重复近二十次后,她的情绪才开始缓和下来,也说出了她对先生最担心害怕的话。说完后,她长长舒了口气。
我继续引导她回忆在更早以前还有什么担心、害怕的事情。她马上联想到小时候和哥哥姐姐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骑车回家的路上,在田埂上感觉到车子压到了什么东西,然后就听到响起可怕的狗叫声。当时她吓坏了,和哥哥姐姐一起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冲向家。一进家门直接把车子一扔就冲进自己的房间反锁了房门。这时候我问她当时什么感受。她大声喊起来:“我很担心,很害怕!”经过再次释放,她的情绪缓慢平稳下来。我让她再次回想那些担心、害怕的经历,她回忆每一次经历后都笑笑说:“没有任何担心与害怕了。”我再问她身体什么感觉。她长长舒了口气:“背上热热的,心口的位置放松了,暖暖的。”
情绪释放后,我用手法舒缓她心脏对应的能量淤堵点,开始一按压下去,她感到很痛,经过20分钟调理后,再按压相同的部位就没有痛感了,她感到很舒服,呼吸畅通,人也精神很多。
课程结束后不久,医院请同一位医生进行同样的检查,报告显示心脏早搏症状不见了。
心绞痛对应的情绪多是:着急、担心,气、急、恨、怕的情绪。怨恨、恐惧情绪,不爱自己、不能原谅自己与原谅他人,争强好胜。为了把事情做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每个人都按这个标准去做,当别人做事和自己标准不符时,就与人较劲。
案例分享三来自惠州的64岁的王女士在女儿强力恳求下和丈夫一起来参加“心转病移”课程。她见到我就哭了起来,告诉我:“以前女儿给我买衣服,我让她不要买,因为觉得自己没几天活了,不知道今天睡觉,明天还能不能起来。以前在家里每隔几天就会心绞痛发作一次,发作时汗就像黄豆粒一样往下滴,吃速效救心丸都缓不过来,医院急救过几次,心脏安了两个支架,活着没有信心。每天出门都要人陪,上卫生间都不敢关门,怕一下倒在地上起不来。和父亲的感情最好,今年父亲走了,一家人担心我的身体,不敢告诉我。有一天无意中得知这个消息,当时就倒地嚎啕大哭,到现在三个多月,每天只要想到父亲的去世就会伤心落泪,晚上失眠,吃不下,睡不着。女儿看到我这个样子,只好找您来帮助我了。”
我知道她的心绞痛大多是情绪问题,于是在课程上找到合适的时机用“情志疗法”引导她讲出多年来内心压抑的苦楚,也借助大家的力量与她做了能量链接。她的心脏感受到一股暖流,心门一下子打开,过去揪心的感受消失了,脸色也逐渐红润起来。
一次,我们在广州开分享会,她特意从惠州赶到广州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中的改变。她说:“回家后,出行时不但不用别人陪,自己还可以抱着17斤的外孙走4公里也不成问题。”
一位心内科专家在一次演讲中说:“愤怒可以使我们的心脏病风险在2个小时内上升75%。有个病人,他在吃饭时和孩子发生激烈争吵,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马上做造影,发现血管是好的,但是这个病人还是心脏破裂了,怎么解释?就是因为他的严重过激行为导致血管严重收缩,虽然没有狭窄,但是造成了大面积的心脏坏死。
还有一个人,因为年轻,怕他长期吃一些抗凝药物而产生抗体,出于好心给他做了瓣膜修补术,但不是金属瓣膜。结果他回到家,上班路上发脾气瓣膜破了。
如果你去炒股,不管是涨还是跌,你的冠心病风险都会增加,因为无论高兴或失望,你的情绪都会有较大波动。
我们有研究报告看到孤独的危险,跟每天抽15支香烟是一样的;敌意增加19%的心脏风险;心怀恶意增加一倍的死亡风险;夫妻吵架15分钟影响健康;善良的女士死亡风险降低;有生活目标的人死亡率降低;心怀感恩的人明显身心健康;乐观者健康程度增加一倍。这其实就是我们应该去执行的,这不是保健,而是我们的生活智慧。
心理疾病会影响躯体,同时躯体也可以影响到心理,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实际上都是我们所讲的身心疾病。
孔子说‘仁者寿,大德必有其寿’,中医讲‘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正心就是:去除不安情绪,不被物欲蒙蔽,保持心灵的安宁。提高品德修养,‘内圣外王’才是真正的养生智慧。”
冠状动脉狭窄是造成心脏问题的重要原因,但有的人年纪不大,因为激烈的情绪,出现心肌梗死。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的淤堵状况到不了死亡的程度,比很多老人轻很多,这是因为情绪所导致。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都渴望延长生命,过着高质量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生命的规律,了解身体和疾病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生命的主导权,预防疾病。千万不要死于无知,我们要尊重生命,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让生命更有价值!
更多精彩《心转病移》第十七章 为何过度悔恨易引发肾病?《心转病移》第十六章 为什么孩子哮喘与父母严厉有关?《心转病移》第十五章 为什么“不想看”易产生眼病?《心转病移》第十四章 为什么“不想听”易导致耳疾?《心转病移》第十三章 为什么亲属关系紧张容易患甲状腺病?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rhzl/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