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宝镜,皎皎升台。鸾窥自舞,照日花开。临池似月,睹貌娇来。
网络图片“真子飞霜”镜是唐代流行的人物故事镜之一。其名起源于部分铜镜上带田字格的“真子飞霜”而得名。
真子飞霜镜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记载,且内容和样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镜钮上方带真子飞霜铭文,有的没有铭文但有飞鹤和仙气缭绕,有的外区还带一圈铭文“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每当主人揽镜自照,镜子背面的心事便昭然于世。古人婚庆聘礼,陪嫁都有送镜子的习俗,代表着把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情谊映衬出来。
繁昌出土唐代文物:真子飞霜镜
直径15.5厘米,年5月繁阳镇三元口出土,唐代。
主题纹饰为“真子飞霜”图,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树下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右为鸾鸟起舞,上为山云日(月)出,下为池水山石,云山下有一只飞翔的大雁,水池中荷柄上伸出一片硕大的荷叶,叶中有一龟,正好成为镜背中心的纽与纽座。
真子飞霜镜,繁昌出土对“真子飞霜”的解释,目前较普遍的说法是真子为人名,即真孝子,飞霜是古琴曲调十二操之一“履霜操”的别称。也有考古学家认为,此图实为俞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再现,所以又称“伯牙奏琴镜”。子飞霜镜是唐代铜镜中十分著名的镜类。关于该类镜的用途,有学者研究认为,从单人抚琴及孤鸾独舞等场面透露出的寻找知音和伴侣的信息看,它是一款唐代常见的婚嫁镜。
网络图片真子飞霜此类铜镜主要流行于唐代玄宗至德宗时期,同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人物故事镜。关于真子飞霜镜的图案含义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但从仙人、飞鹤、祥云等内容看,它所描绘的应当是民间流传广泛、与道教思想有关的传说故事,这是唐代统治者把具有神仙思想的道教作为国家宗教的一种反应。
(来源:繁昌文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xszl/1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