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后者多年后才显现出它严重的危害程度。许多人首次心脏病发作就会致命,因此全面预防非常关键。尽早预防可以全面降低风险,心脏才能更持久有力的跳动。
预防措施
戒烟限酒降低高血脂
积极运动降低高血压
均衡饮食控制糖尿病
心理调整长期服药定期复查
戒烟限酒
吸烟是头号健康杀手,烟中含有尼古丁等20多种有害物质,尼古丁可使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引起心绞痛,促进心肌梗死的发生,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戒烟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无论您烟龄多长、烟瘾多大,只要戒烟,心脏病的风险马上降低。实际上,戒烟三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到和从不吸烟的人群一样低。
酒精可转化为甘油三酯,使血脂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少量饮酒(每日不超过一两白酒)一般对心血管系统无太大影响,大量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积极运动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但可以预防肥胖、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还能减少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粘血症和血栓的发生。
锻炼方式因人而异,一般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车、游泳等为宜,可以经常参加一些能使身心愉快和松弛的文娱活动,如下棋、跳舞等。
运动量应适当,根据自己的心脏状况来决定,运动结束后不感到疲劳为好,不要刻意、死板的按书上要求的目标和时间来锻炼,勉强坚持会增加心脏负担。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久坚持。
运动时间:每周五天,每天30分钟。还可以把锻炼计划定的简单些,如每周五天,每天两次步行10-15分钟。
不要晨练,宜在下午或傍晚进行,避开心脑血管病发作的高峰时间。
运动前不要吃太饱,饭后不要马上运动,以免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环境温度不可过热或过冷,否则易诱发心绞痛。
均衡饮食
心脏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做到“三多三少”。总的饮食原则是低盐、低脂、清淡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吃出健康。
“三多”,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糙米等;多吃豆制品;多吃不饱和脂肪酸(鱼类、植物油等)。
“三少”,即少脂、少食、少盐。
少脂,即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类食物,避免引起肥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少食,即每日应控制总热量,达到或维持合适体重,少食多餐,以免加重胃肠负担而引发心脏病。
少盐,即每日盐摄入量6克,少食或不食腌制食品,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心理调整
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心境平和,乐观开朗,避免情绪激动。
一旦患病,情绪低落或变得抑郁、心情不好、易怒、易激动这些都是正常的,这往往是疾病本身带来的生理状态的改变,也是康复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一定要有耐心。
在生活中保持幽默,笑声是良药。笑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可以互相感染。
遇有不顺心的事情,适当的发泄一下,可以适度纾解压力,对健康也有一定帮助。
心脏病患者心脏本身就比正常人脆弱,过多的生气和动怒都是有害的,要自我调整,需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卡泊三醇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xszl/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