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宣传推广会在西宁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青海省居民每10万人有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死亡率近10年上升了37.5%。这些数据说明我省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我省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据了解,年我省开展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高达/10万,近10年来上升了37.5%。我省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高于肿瘤和其它疾病。而且,近年来农村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心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柳叶刀》杂志发布,年中国死因排名中,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前两位,分别占年全部死亡人数的20.1%和15.5%。
年的世界心脏日活动曾发布一组统计数据:
中国35~44岁年龄组人群,冠心病发病率3年内增幅达到30.3%;
45~55岁年龄组人群,冠心病发病率增幅达到21%;
35~44岁年龄组男性,15年内因冠心病死亡的几率增加%。
专家表示,从目前临床来看,青海面临的情况可能比全国数据更严峻,我们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群的高油、高糖饮食习惯,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疾病防治知识不足,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幅升高。
饮食生活习惯让青海人更易患心脑血管病
此次“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我国发布的第十一部年报,报告揭示我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普遍暴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持续增加,严重影响我省居民的心血管健康。
受气候和饮食习惯影响,青海人多喜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由于户外寒冷,居民活动少、有氧消耗少,青海人更易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比例较高。
肥胖和“三高”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加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既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关系,也与近年空气污染加重、生活方式节奏加快密切相关。
学五招把心血管病挡在门外
万幸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均属于可以预防的疾病,这要从导致疾病的几大危险因素入手。
1、预防超重和肥胖
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体重超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2、避免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肉类吃太多,也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并加重肾脏负担。
因此,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以1.2~1.5克为宜,其中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为主,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等还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3、补充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粗杂粮,每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糖果等甜食要少吃。
4、低盐饮食
以往调查均显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而这次出炉的“地图”表明,湖广和重庆地区高血压死亡率明显升高,这与人们喜辛辣、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有关。
我国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1克食盐大约是一个牙膏盖的量。
从心脑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盐。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和内分泌调节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专家提醒
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环保,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还提醒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以防病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记者/唐楠
西海君综合
监制/史凯
责编/苏寅萍
推荐阅读第二批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人选名单公示(附第一批名单)
时长63天、吃喝玩乐都包括!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原来在青海……
今日西海都市报头版
↓↓了解更多新闻资讯,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xszl/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