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从一年四季的心脏内科门诊来看,寒冷的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期,死亡率也高于夏季,是一年中死亡率最高的季节.
——闵笑颜
为什么冬季为冠心病的高发季节?
(1)冬季天气寒冷,引起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收缩、痉挛;同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耗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血管收缩或痉挛,严重时使得管腔闭塞,而血管内的斑块损伤破裂后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进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此外,寒冷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机能,使其粘滞度增高,易形成动脉血栓。
(2)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寒冷的冬天可引起身体其他疾病如风湿病、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等的发作,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老年人在天气变冷时更容易出现冠心病的突然发作。
(3)天气寒冷,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活动减少、膳食结构改变(如吃火锅,饭量增加),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冬季吸烟和饮酒相对增多,情绪低落多发,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冠心病发作的危险。
六类人群,冬季尤需警惕冠心病!
(1)已经确诊冠心病患者:如果你已经是冠心病患者,那么再次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几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一旦确诊冠心病,就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并终身吃药,不要认为症状减轻了就擅自停药,否则很容易出现危险情况。
(2)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的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比正常人高2~3倍,长期血压高,使得心脏负担加重,而且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硬化,进而狭窄堵塞,引起冠心病。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紊乱,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血脂功能紊乱,进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要按冠心病的治疗方案来预防治疗,以及早防治冠心病。
(4)高脂血症患者:血脂高的人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增高,因为太多的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到一定程度后导致血管狭窄、堵塞,进而引起冠心病。
(5)吸烟的中老年人:吸烟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对血管内皮产生刺激,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再加上其他的危险因素,会导致斑块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进而引起冠心病。
(6)肥胖的中老年人: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很多疾病的发生,而肥胖本身也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因此,肥胖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在冬季要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首先要控制好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等等,如果出现胸口疼、胸闷、心悸、气喘、肩膀放射痛等不适,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做必要的检查,调整服用药物。
(2)寒冷的冬季,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在温度低的时候应该避免外出,以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天气好的时候适当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并避免迎风疾走。不要骤然离开温暖的房间,进入寒冷的露天空间。如要离开最好先在楼门内、楼梯口或门厅等处停留片刻,以适应冷暖的转换。锻炼时应注意不要太早,因为早晨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占优势,儿茶酚分泌增加,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发生。
(3)无论是家还是工作环境都应该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如果室内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房间里缺氧,易诱发心绞痛的发生。当室内需要换气时,应避免将门窗开得过大,以防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可把门窗开一条缝,使少许新鲜空气进入,但又不至于使室内温度一下子降得过低。
(4)在饮食上要注意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和瘦肉等,避免进食过饱,不要吃肥肉,少吃动物内脏,更不要喝大量酒,特别是烈性酒来御寒,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多吃一些含纤维(尤其是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可防便秘并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冬天体内极易缺乏水,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心肌梗死。
(5)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保持充足的睡眠,培养健康情趣。人在情绪过分激动,如大怒、大笑、悲痛、焦虑等,可使得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甚至冠状动脉闭塞,从而造成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6)另外,还提醒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家人应注意,如果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突发性心前区或肩背部疼痛,或突然出现憋气、嘴唇发绀、剧烈咳嗽、咯出粉红色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时,要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医院救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xszl/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