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尤其是在一级预防过程中。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胆固醇治疗指南依据一种新的预测10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模型做出患者是否适宜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推荐。虽然,本次指南更新增加了适宜于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人群,但同时也过高的估计了某些人群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
既往的一些研究也显示,CAC评分与冠状动脉疾病负荷以及将来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而当前的指南也推荐CAC评分作为无症状人群的主要风险评估方法。此外,最新研究也证明,临床上采用CAC评分对患者进行重新分类有助于治疗决策的制定。
鉴于此,本研究以年12月至年7月韩国冠状动脉钙化倡议(KOICA)登记中心内例基线时无CVD的受试者为对象,以评价采用CAC评分对可能适宜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无症状韩国受试者进行分层的有效性。依据ACC/AHA指南推荐是否适宜于他汀类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三类:推荐(SR)、考虑(SC)、和不推荐(SN)。进而依据CAC评分对受试者进行分层:0、1~、和分,之后采用Cox回归分析估算风险比(HR),并计算随访期间各组预防1例死亡事件需治疗的人数(NNT)。
结果显示,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4±7.5岁,男性占76.3%。在所有他汀类药物治疗分组中,CAC评分为0分的受试者所占的比例均超过50%,并可见SR组CAC评分分患者比例(16%)要高于SC组(10%)和SN组(4%)。
在中位随访5年(四分位数间距;3~7年)期间,共出现例(0.8%)全因死亡。对各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中的心脏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CAC分均与死亡率独立相关(例如:SR组:HR,1.60;SC组:HR,2.98;和SN组:HR,3.14)。特别是在SN组中,CAC评分分受试者的校正后死亡风险较该组中CAC=0的受试者药高出3倍之多(HR,3.14;P=0.)。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在各他汀类药物治疗分组中,CAC评分级别越高、死亡率越高。Kaplan-Meier估值显示,SR、SC和SN组CAC评分为0分的受试者,预防1例全因死亡的5年NNTs分别为、、和;CAC评分为1~分的受试者分别为、、和;CAC评分分的受试者分别为、、和。值得注意的是,在SC和SN组中,CAC分的患者的NNT低于无CAC或CAC1~分的患者。然而,KOICA登记研究在性质上是属于回顾性和观察性研究。因此,KOICA人群仅包含了一个自我参照群体,且以男性为主。因此,在将本研究结果外推至其它人群时,应审慎解释本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HanD,etal.AssessmentofCoronaryArteryCalciumScoringforStatinTreatmentStrategyaccordingtoACC/AHAGuidelinesinAsymptomaticKoreanAdults.YonseiMedJ..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xszl/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