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志方
医院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时心前区剧烈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升级,甚至致使死亡[1]。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的脱落有关,可进一步引起血小板聚集性的血栓形成,因此需要针对抗血小板进行治疗[2]。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其抗血小板作用相对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更加快速、有效,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3]。注射用益气复脉是一种中成药制剂,其主要组分为红参、麦冬、五味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4-5]。本研究采用注射用益气复脉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年3月—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6],且患者本人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97例,女6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8.64±9.8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83±1.24)年。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2)患者存在有出血性疾病;(3)入院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过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4)患者合并有严重精神异常类疾病。
1.2药物
替格瑞洛片由AstraZenecaAB生产,规格90mg/片,产品批号;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由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65g/瓶,产品批号0402。
1.3分组及治疗方法
将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1例),其中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8.73±9.76)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87±1.15)年。治疗组男48例,女3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8.52±9.8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79±1.18)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片,首剂量为2片,然后1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益气复脉,5.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4疗效评价标准[7]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同时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明显降低至治疗前的20%以下,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时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降低至治疗前的20%~50%,心电图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无改善或者加重,同时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在治疗前的50%以上或未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类似或者更加严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5观察指标
1.5.1心绞痛症状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
1.5.2西雅图(SAQ)心绞痛评分[8]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评分进行测评,主要包括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测评,一共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状态越好。
1.5.3血小板聚集率(MPA)和血小板反应指数(PRI)采用chrono-log全血血小板聚集仪(上海博士仪器有限公司)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以及停药12h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反应指数进行测定。
1.6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1.7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33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5vscontrolgroup
2.2两组心绞痛症状和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SAQ心绞痛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0.05vssamegroupbeforetreatment;▲P0.05vs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
2.3两组患者MPA和PRI比较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MPA均显著降低、PRI均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MPA和PRI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2h后,治疗组患者MPA和PRI均完全恢复至治疗前状态,而对照组患者MPA依然低于治疗前、PRI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0.05vssamegroupbeforetreatment;▲P0.05vs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发现,对照组心绞痛复发5例,心肌梗死2例,死亡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治疗组中心绞痛复发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出血5例,心动过缓3例,呼吸困难2例,白细胞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5%;治疗组发生出血1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5vscontrolgroup
3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为常见的疾病,据相关研究报道,心血管类疾病已成为我国公民死亡原因的首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9]。
随着我国老龄化和疾病年轻化趋势,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冠心病及其带来的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是目前临床治疗的焦点[10]。
替格瑞洛在临床上的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已逐步替代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替格瑞洛口服后可直接作用于血小板受体P2Y12ADP,不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激活,因此其具有起效迅速,抑制血小板作用强等特点[11]。中医临床经验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同时临床研究也证实其对于室性早搏或休克、冠心病心绞痛及防止心力衰竭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12]。
治疗后,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达97.53%,显著高于采用替格瑞洛单独治疗的对照组患者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可以在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关键在于抗血小板,通过抗血小板凝聚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与进展,但是抗血小板药物又有可能造成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找到如何降低抗血小板药物出血风险是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突破点[13]。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其优势相对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在于其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强,并且停药后能迅速恢复机体的凝血机制,从而降低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14]。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MPA显著降低、PRI显著升高,且注射用益气复脉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两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停药12h后,治疗组患者MPA和PRI完全恢复至治疗前状态,而对照组患者MPA依然较治疗前低、PRI较治疗前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不但验证了替格瑞洛的强效抗血小板和停药后迅速恢复凝血机制作用,而且注射用益气复脉在抗血小板和恢复凝血机制方面也起到了协同辅助的作用。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发现,采用注射用益气复脉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显著低于替格瑞洛单独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说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对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显著作用,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注射用益气复脉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高、安全性好,可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延辉.冠心病的概念和诊断[J].人民军医,,50(7):-.
[2]韩学杰,沈绍功.探讨血管内皮损伤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7(4):23-24.
[3]周晶,张海杰.浅论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遗传药理学和药效学特征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15(7):-.
[4]乔曦.注射用益气复脉在临床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9(10):-.
[5]褚延斌,苏小琴,李德坤,等.基于一测多评法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中9种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草药,,48(17):-.
[6]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8-73.
[8]陆益花,孙瓅贤,严健华,等.西雅图心绞痛问卷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89(40):-.
[9]孙明.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与展望[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8(8):.
[10]王波,王临池,赵翼洪,等.-年苏州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类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18(24):-.
[11]丁玲岩,马志芳.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的临床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43(1):35-38.
[12]刘伟爽,王保和.益气复脉注射剂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32(1):-.
[13]姜镜清.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42(3):76-78.
[14]栗喆,顾东风.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抑制的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9(5):-.
天士力之骄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xszl/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