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销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隐性冠心病一、隐性冠心病是不易被人察觉的“杀手”患者平时无症状,自己也不知道已患病。但当跑步、饮酒、过劳、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突遭雨淋、长途旅行或性生活至心脏停搏,或者在此基础上引起冠状动脉栓塞,造成大片心肌坏死,这种病症常能引起猝死。隐性冠心病患者在安静时做心电图检查,有异常的现象不到1/3。所以,在安静时心电图正常者并不一定没有冠心病,必要时应做诱发试验。正因为冠心病一般无症状,故多数人均未采取防范措施,甚至照样去干那些超出自己体力和精力的事情,这样就很容易出问题。近年来,随着对隐性冠心病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医学专家发现了一些可诱发隐性冠心病的危险信号,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少活动、情绪紧张和过分激动等。
二、防止隐性冠心病的发生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控制体重,多动比少食更重要。2、要避免超负荷运转。人到中年,各种器官明显退化,应学会调节生活节奏,张弛相间,千万不能长期使体内的“发动机”总在全速运转。3、应定期检查身体。可以通心电图检查,尤其是动态心电图已成为广泛有效而简单的诊断方法。日本某大公司对25岁以上的人员进行有关检查,发现将近1/3的人患有此病。定期检查对早期发现疾病是相当重要的。中年是丰收之年,若要防止隐性冠心病,就要力求做到动而不过,食而不腻,壮而不胖。
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冠心病呢: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以下诸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这些因素称之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1、年龄: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年龄关系密切,多在40岁以后发病,每增加10岁,患病率递增约1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大。2、性别:冠心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约为2-5:1。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代谢缺陷,发生高脂血症,内膜损伤、肥胖、高血压等,这些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促发冠心病。4、体重: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易患冠心病。5、高脂血症:人群研究结果亦表明,高血脂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高。尤其是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两者呈正相关。6、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的患病率较血压正常人高2-3倍左右。高血压使血管内压力升高而损伤内膜,并可加速血浆进入血管壁,从而促进血浆脂质在内膜中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7、吸烟:现已公认,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它仅次于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为冠心病的第三大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0.9毫摩/升(35毫克/分升)、糖尿病,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重度肥胖(超重≥30%)。除性别与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治疗或预防。
1.血压升高、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三个危险因素。目前强调在抗高血压治疗时需同时注意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因为血压升高易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心电图不正常。
2.降低血清胆固醇实验表明,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建议主要通过非药物途径在人群中预防血脂升高。首先,应广泛开展卫生宣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当总胆固醇在5.2~6.21毫摩/升(~毫克/分升)或(和)LDL-C为3.4~4.1毫摩/升(~毫克/分升)时,可采取非药物的干预,总胆固醇≥6.24毫摩/升(毫克/分升)的高胆固醇血症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降脂措施。
3.宣传戒烟和劝阻不吸烟应采取各种措施向无烟社会迈进,例如,禁止青少年吸烟,提倡中年人戒烟,劝告老年人少吸或吸低毒烟等。
4.减肥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热量。但通过极低的热量摄入或完全饥饿以达到迅速减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此外,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故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重点应注意不使儿童过胖,预防血压升高及阻止儿童成为烟民。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卫生教育,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进展,药物或手术防治心肌缺血、左室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对再梗死或猝死高危险者尽量减少易患因素。
1、通过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和家属对冠心病有所认识,在防治该病时给予积极的配合。
2、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或促其消退。
3、合理安排膳食。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性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如血脂水平明显异常,可选用血脂调节剂。
4、力劝吸烟者戒烟。吸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这些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易诱发再梗死。
5、参加体力活动和锻炼。
6、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应予以适当的控制。
冠心病案例:
李桂生,男,43岁。胸闷、气短,五年余,曾有发作性上腹、剑突下及胸骨下1/3后闷痛来诊。发作时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电图示轻度S-T段改变。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诊时患者自述胸痛时作,口苦而粘,不欲饮水,口淡纳差,便干,尿黄,舌苔黄,脉弦。辩证为“胸痹”。方用小陷胸汤加味:黄连10克、法半夏10克、枳实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赤芍10克、薤白10克、檀香10克、藿香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后复诊,胸闷痛未作,上腹痞满消失,纳可,二便调,舌苔薄黄,脉清。继从清热化痰,宽胸散结调理,以瓜蒌薤白汤活疗。两周后,自诉已除,病情稳定。
: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心络痛”的范畴。人到中年之后,体质下降,五脏渐衰,脏腑功能失调,是冠心病发病的基础。冠心病发作时每以温通心阳、泄浊豁痰、祛瘀通脉、解郁升阳之法为主,缓解期常以益气养心、温补心肾、滋肾复脉为主。但临床常常见到虚实夹杂,标本互见,故当审证求因,详析病机,谨慎辨证,根据虚实的主次缓急灵活运用诸法,不可守一法而图终,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名医介绍
王老现年81岁,13岁习医,16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副主任、临床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湖南“从事中医药事业重要贡献”奖,被中国科技报社编入《中国高级科技人才》,经国家卫生部推荐为“世界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曾多次担任湖南省医疗队队长,带团赴全省14个市州、
几十个县开展巡回医疗,为百姓解决疾病苦痛,培训赤脚医生,讲授《中医内科学》多个学时。曾主编《中医内科学》等多部教材和专著,在权威刊物发表了治愈胃痛三十例、冠心病验案三十例、中风证治等论文余篇。中医临床上,他独创的“实宜量重、虚实剂平、缓宜味简、急宜方精、轻宜缓投、危宜速功”的六宜准则,起到了少花钱或不花钱治好病的独特疗效,患者称赞他为“再世华佗”。
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坐诊地点:名源堂中医门诊部(侯家塘,-)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xszl/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