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也医院(医院)医务部原副主任,正师职,大校,主任医师,医院管理专家。
历任:
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文职,副团级。
医院,南楼临床部(高干保健部)副主任,副师职,上校。
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正师职,大校。
医院,内科临床部(临床大内科)主任,兼任院肿瘤中心主任。正师职,大校。
多年来,先后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党和国家、军队高级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医院医疗管理工作。退休后,任医院管理专家。
: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
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性别:男女比例约2:1,女性绝经期后患病可增加
主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
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
次要危险因素:
1、肥胖:促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增加耗氧量;
(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20%以上易患本病。
2、西方的饮食方式: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糖和盐;
3、脑力活动过于紧张:从事体力活动少,经常有紧迫感;
4、A型性格这:性情今早,进取心和竞争性抢,工作连续疲劳、缺少休息;
5、遗传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者,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其他:饮食不均衡;存在胰岛素抵抗;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衣原体感染;口服避孕药等;
7、也有研究认为,如果撤出损伤因子或运用保护性促使阻断病变进程,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变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逆转。
临床分型
WHO将冠心病分为以下五型:
①隐匿型(无症状型):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②心绞痛型(最常见):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③心梗型:症状严重,由冠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④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⑤猝死型:严重室性失常所致
以上五中也可合并出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
■由于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约占所有冠心病的30%
■共同病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斑块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太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冠脉不论有无病变,都可发生严重痉挛,引起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但有粥样病变的冠脉更易发生痉挛。
心绞痛定义:是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最基本的原因是冠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和/或痉挛;
▲诱因:劳累、情激、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
▲发病机制:主要为冠脉的供血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
疼痛发生机制
?心脏对机械性刺激不引起疼痛,其直接因素与心肌缺血血氧时,酸性代谢产物聚积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入大脑而产生。
?放射痛:痛觉反应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内,可向胸骨后、左臂的前内侧及小指放射。
平时一般无异味体征
发作时:面色苍白,表情焦急,皮肤湿冷或出汗、BP升高、心率增快,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SM(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你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ECG: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静息ECG:约半数在正常范围,亦可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
?发作时ETG: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0.1mv)有时出现T波倒置,缓解后可恢复正常;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段抬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lfa/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