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年纪大了,没必要做了,打打针吃吃药不难受就行了。
年龄不是心脏康复的障碍,研究发现超过80岁的心脏病患者康复获益效果比年轻人更为明显,积极做心脏康复的老年患者在疾病反复几率、再住院率、生活自理能力、对亲属的依赖度上都有极大的改善。
误区二:病太重了、太虚弱了,做得了康复么,会不会把病再带起来了。
重症患者虽然身体状况较差,但是研究发现这类患者心脏康复获益更大,心脏康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促进身体的恢复速度、改善心肺的功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身体因缺乏活动造成的高凝状态,此外还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等等,随着当前心脏康复不断进步,各种康复评估方式日趋完善,康复团队们根据每个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最大限度控制运动风险。可以说对类患者心脏康复获益远大于风险。
误区三:我根据自我感受自己动动就行了。
身体活动≠运动,身体活动是指在静息基础上身体骨骼肌收缩导致能量消耗增加的任何活动,包括家务活动、职业活动、交通活动和休闲活动。强度小的身体活动,提升心肺效能不足,改善运动能力有限,而过强的身体活动有可能会诱发心脏事件(比如心绞痛、心衰等)以及对骨骼、关节、韧带造成损害;运动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可重复的多个大肌群参与的旨在促进或增加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性和柔韧性的身体活动,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心肺运动实验、六分钟步行试验等),为患者开出个体化的运动处方,经康复团队指导训练,既保证其安全性,又保证其心肺功能提升效应最大化。
误区四:做了心脏康复,是不是就可以不吃药了。
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心脏康复不能替代药物,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心脏康复,部分患者高危因素得到很好的控制,部分药物是可以减量甚至是暂停使用的,心脏康复虽不能取代药物,但是却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误区五:我的病好了,很久不犯了,是不是不用做心脏康复了。
冠心病是慢性病,一经诊断就会伴随我们终身,当前的医疗手段仅仅只能控制或延缓疾病的进展,无法彻底治愈,症状的改善不代表疾病的消失,需要我们长期甚至终身参与心脏康复,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心脏储备、改善生活质量。
了解更多心脏康复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yzl/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