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文章,作者说自己的妻子在某所学校当教导副主任,暑假期间,该校校长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举办了一场升学宴,自己的妻子不光是该校的老师,而且是班子成员,于是就包了元的红包,参加了这场升学宴。
去了之后,妻子发现校长的升学宴是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餐馆举办的,客人有十几桌,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升学宴的两个主角——校长和孩子没有参加,只有校长的老婆忙前忙后,招呼客人。大家呢,一顿狼吞虎咽之后,很快就散席回家了。
作者说,妻子回家告诉自己,明明校长一直在学校,怎么就不来参加儿子的升学宴了呢?还有,孩子作为本次升学宴的另一个主角,竟然也没有来参加升学宴,不光自己觉得奇怪,在场的其他客人们也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说起升学宴,前些年就已经开始风靡各地了。有的叫升学宴,有的叫谢师宴,反正是一回事情。邀请孩子的老师来参加,以此表达对恩师们辛苦培养的感谢之情;同时邀请亲朋好友前来,一同分享“金榜题名”后的喜悦之情。
按理说,一个孩子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最终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于是举办一场谢师宴或者升学宴,借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表达家长和学生的喜悦之情、表达亲朋好友的恭贺之情,都是人之常情,本来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近年来的一些升学宴或者谢师宴实在有点泛滥、有点过头了,考上名牌大学要办升学宴,考上二本三本院校要办升学宴,考上高职院校也要办升学宴,你方唱罢我登台,实在是热闹极了,就像有的网友说的那样,升学宴早已经变味了。
十多年前我参加过一些升学宴,场面有些热闹,有些震撼。首先是宾客如云,能邀请的都要邀请,少的一二十桌,多的五六十桌,还要请婚庆公司前来助兴,请司仪主持。升学宴上,横幅醒目,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有的甚至让孩子穿上“状元袍”,登台亮相。
孩子考上了大学,全家人的喜悦之情难以掩饰,这我理解,举办升学宴分享这种喜悦,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有的时候,这升学宴确实有点变味了,里面难免夹杂着些许炫耀、攀比、敛财和募捐的成分。用当下的时髦话来说是有点内卷了。有的人喜欢借此讲规格,讲档次,讲排场,在熟人圈中炫富,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有的人给孩子办升学宴,能想到的亲戚朋友、熟人甚至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都要发请帖,打招呼。去年你家办升学宴,我随了礼,今年我家举办升学宴,也必须把你请来。否则的话,多年来自己送出去的“红包”不就打水漂了吗?
好在近几年一些地方禁止举办升学宴、谢师宴,反正我所在的地方前些年升学宴办得热闹非凡,但是近几年来已经销声匿迹了。真不知道文章作者所在地还真的在大张旗鼓举办升学宴吗?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了解更多内容,就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zqgxbzl/1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