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多学科协作、高效能的急诊绿色通道、高素质的医护团队、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这些元素的集合往往能发挥1+1+1+14的效果。日前,医院的这一优势通过一个急诊病例再一次得到印证,我院成功为一名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人是高龄患者,又有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高血压3级等症,手术风险率极高。但考虑到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家人护理不方便,如不积极治疗,很有可能会引起或者加重心、脑、肺及泌尿系统等合并症,急性心梗复发率高,危及生命。为了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力为患者解除痛苦”。骨二科主任隋殿庆描述。
启动绿色通道展开科学评估
4月23日傍晚,某患者72岁男性,医院紧急转到我院。数天前,他在家中摔倒昏迷并导致髋部骨折,在当地住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因心脑供血不足导致的摔伤,由于病情危重复杂,未曾进行手术治疗。来院前病情突然加重,家属联系我院心脏内科并迅速将患者接入我院。心内科主任唐晓宁、副主任高伟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入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诊断后,该患者的冠脉血管居然“通了”。原来,冠脉血管闭塞后存在自通的可能,但是概率极小,但急性心梗复发概率依然较大,而髋部骨折手术成为了当务之急。患者被转入骨二科,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心功能Ⅱ级,心包积液。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是择期手术禁忌,此时手术会极大增加风险性,摆在医生们当前的问题是如何为这样一名高龄患者进行髋部骨折手术?
据了解,老年患者骨折发生率每10年增加30%,髋部骨折也叫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一年后死亡率约20%左右。曲大爷年事已高,身体各项机能均已衰退,麻醉、手术风险极高,但手术能固定骨折部位,减轻疼痛,早期离床功能锻炼,便于家人护理照顾,减少卧床并发症。如果继续卧床,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褥疮、泌尿感染、栓塞性疾病等,这些都是比骨折本身更致命的并发症。对于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患者,24至48小时内进行手术目前是公认首选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医生们的目标是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手术治疗。同时,要准确评估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合并症对于手术治疗的风险,制定特殊的手术治疗方案。患者家属表达出了强烈治疗意愿,大家一致认定,“必须第一时间手术治疗,不能再拖了。”骨科、心内科、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团队经过会诊研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采取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并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计划及应急预案,定于次日进行手术,术后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病房观察调理确保不发生意外。
个性化麻醉护航精准术中监测
本次手术,最大的风险不在于患者高龄,而在于他患有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是择期手术禁忌。而ASAIII级急诊手术麻醉及围术期发生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极高,这些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对于这一类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有一整套成熟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根据老年髋部骨折的特点,他们优化了麻醉科术前评估、超前镇痛、手术麻醉管理等相关流程。术前控制血压稳定,维持扩冠、稳定斑块,直至术晨。术中注意麻醉的精准度,保证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时刻预防应激反应带来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好术中监护及适当的扩冠治疗。
骨科专家牟罡作为主刀医生,在骨科团队隋殿庆主任、于洋医师、刘健兴医师与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孙正清主任、王丽娇医师的的通力配合下,快速精准的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完成。
重症综合调理状态好转出院
手术完成后,患者住进重症监护室病房进一步接受监护治疗。,术后患者无肢体麻木及活动障碍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术后复查影片见人工关节位置佳,达到术前预期效果。骨科医生还邀请心内科医生会诊,每天都与患者交流病情,力争让他的骨折部位加快康复,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术后一周正常下地行走,目前已康复出院。
对于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医院骨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有完善的院前和手术绿色通道,能够尽早对老年髋部骨折进行手术,同时实施多学科“同管共治”协作,进而使得患者出院后最大程度的恢复到骨折前的状态。
文稿:刘力铭摄影:王林编辑:王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zqgxbzl/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