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斌哥在“冠脉造影的那些事儿”里提到了,冠心病就是心脏的供血管(冠状动脉)出现了狭窄或堵塞,如何判断管子的堵塞程度,除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外,有时候,医生还会提到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这个方法,那么,两种检查方法我们该如何选择?
冠状动脉CTA
检查方法就是在做CT的同时,从外周血管推注造影剂,来使冠状动脉显像的方法。
优点:费用相对较低,无需住院,无介入操作风险。
缺点:世界上没有既便宜又没风险,检查又准确的好事,冠状动脉CTA也是如此,它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1、造影剂用量相对较多,ml/次,且需要在数秒内快速注入,对于心功能较差患者,有加重心衰风险,而冠状动脉造影只需要20-30ml造影剂,可以分次缓慢注射,如遇造影剂过敏患者,还可以分次少量注射脱敏治疗。
2、对于血管中重度钙化患者,冠脉CTA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冠脉CTA低估钙化病变狭窄程度
冠脉CTA高估钙化病变狭窄程度
3、评估直径<3mm支架内再狭窄准确性欠佳,当直径小于3mm时,线束硬化以及部分容积效应导致的晕状伪影严重降低了CCTA评估支架腔的能力。当然,目前的宽体检测器CT和宝石CT可以提高支架成像的精确性,但买得起这些CT的医院是不多的。
近端支架腔内受影响大,远端影响小
4、受呼吸、心率和心律影响较大,如果患者心率太快或心律不齐,比如有频发早搏或快速房颤,由于呼吸运动和心律不齐,导致图像采集时心脏不在同一时相,出现阶梯状伪影,表现为长轴位上血管突然断开,常易误判为狭窄。
心率快影响成像质量
心律不齐影响成像质量
5、只能检查,不能治疗。冠脉CTA只是一个检查手段,如果发现严重的血管问题需要进一步处理,还是要求助于冠脉介入治疗。
所以,如果患者已经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症状非常典型高度怀疑冠脉严重病变的时候,建议还是直接冠脉造影检查,在这个时候,不以治疗为目的检查就是耍流氓。
冠状动脉CTA就那么差吗?当然也不是,它的阴性预测价值还是很高的,也就是说如果做出来血管没有问题,这个结果还是很准确的,所以斌哥还是喜欢把这项检查用在综合评估冠脉病变风险偏小的患者。
当然,它也适用于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或血管变异的患者,以前真的遇见过冠状动脉先天变异,冠脉造影到处找不到血管,急的一身汗的状况,这个时候,冠脉CTA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复查
判断近端吻合口位置
判断桥血管是否存在闭塞
CTA可准确观察到桥血管的数量,有时可以看到闭塞桥血管的残端(如a箭头所示)。而对于完全闭塞的桥血管,冠脉造影常无法观察。故CTA优于冠脉造影。
判断桥血管的通畅情况
桥血管不随心脏的跳动而移动,CTA的成像相对较为简单,故对桥血管及近端吻合口通畅与否的判断非常准确。图A.桥血管通畅;图B.桥血管近段狭窄(红色箭头)。
判断远端吻合口和吻合口远端血管的狭窄情况
桥血管远端吻合口及吻合口以远血管通畅时,CTA判断准确。然而,由于吻合口远端血管一般均较细小,且远端吻合口处常有金属银夹伪影(红色箭头),故CTA不能准确判断远端吻合口和吻合口远端血管的狭窄情况,需要进一步冠脉造影检查。
CTA观察桥血管能力与冠脉造影相对比
以上部分图片及内容摘自“心在线”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CTA适用于轻症不典型患者的筛查,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复查,以及拒绝冠脉造影检查患者,对于支架术后复查、心率过快或频发早搏、急性冠脉事件、胸部CT提示冠脉明显钙化、妊娠、碘剂过敏、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的患者并不适合。
冠状动脉造影相对来说没有绝对禁忌症,虽然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操作风险,但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改进,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已大大减少,而且,对于临界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可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或者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以利治疗策略选择。对于严重冠脉狭窄,造影后可直接行冠脉支架植入治疗。
医院心内科每年完成冠脉造影检查余台,平均造影手术时间5-10分钟,无严重并发症事件。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zqgxbzl/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