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一部iPad,一把卷尺,一个行李箱,90后花艺装置设计师黄鹿奔走于天南地北,用植物制造浪漫,留下关于自然、生活和美学的记忆。
从插画专业跨界到花艺装置,并以特邀艺术家身份亮相花艺圈“奥斯卡”——Fleuramour比利时国际花艺展,在一场又一场的“花事”里,黄鹿的人生也如花绽放。年,这场“花事”结出了果实,她在成都举办了自己的首个装置艺术个展——《合·生》。在她看来,花艺装置是对花艺形式的一种突破,让花艺与公共艺术、大地艺术相结合,更倾向自然、环保和创意,这也是近几年国内花艺行业的发展趋势。
探寻植物、空间、艺术的无限可能
手制八千片花瓣,经过一万六千次染色,终于完成了这件名为“白凤丹”的限定装置。通过升降机将其悬挂于空中,粉白色的花朵沿着曲线而下,远观像粉色的溪流,流动着潺潺花意。身着素衣的黄鹿站在下面,网友评论“这场景像一幅画”。
对于不少女生来说,黄鹿的工作就是人间理想,她从事花艺装置设计,这份职业结合了结构艺术与装置表达,以鲜花、植物为媒介,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插画专业的黄鹿,在从事花艺装置设计前,曾有近两年的职业迷茫期。她先是进入游戏公司做设计,后来又跳槽到婚庆公司,负责婚礼现场花艺布置工作。一次偶然机会,她接触到比利时花艺大师TomDeHouwer的作品,那种用植物呈现出像雕塑、建筑一般的作品,直击心扉,“这就是我想做的!”
认准了方向,年,黄鹿在成都成立了工作室,潜心花艺装置设计。起初,没有流量,业务单量也少,她借助短视频展示自己的作品。新颖的形式,美学的表达,吸引了不少网友围观。一些客户也因为“撞见”这些视频,向她递来合作的橄榄枝。就这样,她接到一个沈阳客户的订单——放在艺术空间入口处的花艺装置。
考虑到北方气候干燥、阳光充足,黄鹿打算选取颜色温暖、又耐于存放的材料。枝黄金龙柳、朵小雏菊,耗时10个小时完成。这件状如太阳的作品,取名为《她,看起来像个太阳》。“作品饱含了像太阳一样奔赴目的地的愿景。”黄鹿说。
这个朴素的愿望最终成了真。不久后,Fleuramour比利时国际花艺展策展人看见这件作品,联系上黄鹿,并邀请她参展。年,她带着作品《她,看起来像个太阳》亮相展览,成为为数不多的参展中国花艺师之一。在这个国际舞台上,黄鹿尽情探寻植物、空间、艺术的无限可能。
“工地的女儿”展现柔弱背后的力量美学
翻看过去3年的工作日常,黄鹿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方出差。上午领完结婚证,下午就在出差的路上;怀孕也没闲着,辗转上海、长沙、杭州、佛山、南昌、北京等地,站在脚架上施工、装饰;今年3月刚生完宝宝,个展、3D视频展示也同步进行,还不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zqgxbzl/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