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卓,海德智库主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内科和心血管病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卫生部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第六届中医师承老师,全国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主持研发国家5类新药2项,国家6类新药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90篇,主编学术专著18本。
1
倡导用药物自然阴阳属性调整机体阴阳盛衰
在《内经》、《伤寒杂病论》基础上,史大卓十分推崇李杲、清任的升清补土和活血化瘀。继承传统理论、前辈经验和长期临床结合,倡导在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六经辨证的同时,应注重辨病位、病性、病势和疾病过程中的阴阳互根、互化,倡导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增加升降的辨证,因为人体气机升降废,则生机灭,疾病后气机升降紊乱的状态,不仅决定疾病的发展趋势,也和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直接相关。在临床遣方用药过程中,史大卓善用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而不仅是药物功效;善于调整疾病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达到相对平衡,而不只是针对疾病的病因。
2
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探索
史大卓十分注重中医学术继承和传承,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近40年,在继承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和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继承创新了许多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方法,形成了自己治疗疾病的特点,如倡导益气活血、解毒生肌治疗心肌梗死;活血祛瘀散结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补肾平肝安神治疗心律失常;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补肾活血、散寒解毒治疗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活血化瘀、柔肝平肝治疗高血压病等,皆获显著疗效,受到广泛赞誉。他提出的现代温病病因病机多为湿热温毒,病邪善于直中气分血分的认识,对现代温病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3
倡导用现代科学技术拓展中医视野,
辨证要宏观和微观结合
史大卓倡导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发现的病理生理改变纳入中医辨证范畴,延长和拓展中医诊察疾病的视野,如将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纳入血瘀范畴;将心肌炎症反应、组织坏死纳入“毒邪”致病范畴等。他主编的《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实用中医内科病证结合治疗》等学术专著,系统阐释诊治疾病过程中辨病和辨证、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方法,对提高现代疾病的中医临床疗效产生了积极作用。
4
积极推进中医临床标准化建设
中医的标准化发展,宏观辨证和微观辨病有机结合,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诊断标准和相关共识、指南的建立是基本环节。通过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他相继主持制定了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介入术后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量化标准,主持编写的心血管病领域许多疾病的临床路径和专家共识,得到行业普遍采用。
5
注重现代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
证实中医药的疗效优势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RS)这一关键问题,在陈可冀院士领导下,率先应用活血化瘀制剂进行预防RS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明活血化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显著降低RS发生,减少心绞痛发作,为预防RS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中药途径。
以心血管病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梗、中风)发生为结局指标,率先进行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后患者的国际注册、随机对照、13个中心、涉及近例患者、随访1~3年的临床研究,证明:(1)益气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终点事件、改善生命质量,且不增加出血风险;(2)ACS介入后患者静息心率61~68次/min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为中药干预ACS介入后患者提供了循证证据,为此类患者静息心率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涉及多例冠心病患者的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了“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稳定期因毒致病的诊断标准”和包括中医表征在内的稳定期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警指标体系,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和稳定期冠心病心血管病事件的早期预防产生了重要依据,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共计纳入名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12个月),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悦胶囊24周,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心悦胶囊组和安慰剂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2%和6.49%,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47%和10.31%;为期12个月的SF-36生活质量评估中心悦胶囊组总体得分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研究结果证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悦胶囊能够降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和紧急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研究为心悦胶囊治疗PCI术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提供了高水平的证据。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心解瘀颗粒,降低了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清心解瘀颗粒用于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心肌组织无复流、心室重构等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焦点问题,成功制作了系列动物和细胞模型,构建了心肌梗死大鼠差异基因库,为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从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膜通透性、氧化应激等的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方面阐释了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心血管病的分子机理,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引领作用。
针对抗血栓形成进行中西医药相互作用的研究,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双抗(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可提高抗血栓作用,且可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功能。在抗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粘附这一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一些活血化瘀有效部位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为活血中药联合双抗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了依据。
6
注重医疗科普教育,促进全民健康
身为全国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他利用专业优势,调研求是,积极参政议政。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他精心准备提案,呼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加强医学科普教育”、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梯队建设等和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些提案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rhzl/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