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杨先生有胸痛的“毛病”近10年了,经常性的疼过去一阵就不疼了,杨先生也没当回事儿。
3月15日晚上八点多,杨先生胸痛的“毛病”又犯了。杨先生以为和往常一样,疼一阵就“好”了,打算“忍”过去,也没告诉家人。可是这次没有这么“幸运”,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杨先生胸痛的症状越发严重!晚上近九点半了,全身大汗、胸痛得几乎走不了路的杨先生,由家人医院急诊就诊。
医院胸痛中心接诊后,紧急开通绿色通道,用平车迅速将杨先生推入胸痛中心病房。刚安顿好床位,住院医生还没来得及询问病情,杨先生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吊,四肢抽搐,家属们顿时惊慌失措。
胸痛中心丰峥峥医师沉着冷静,凭借丰富临床经验,考虑为阿斯综合征。做出准确判断后,立即给予杨先生心肺复苏以及电除颤。王亚琦护士积极配合,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一气呵成。经电除颤后,杨先生逐渐恢复了窦性心律,慢慢有了意识,渐渐地苏醒了过来,家属们经历了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后,喜极而泣。
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影响相当于心脏停搏,常是病人临终前的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必须立即抢救,否则将危急生命!好在经过胸痛中心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杨先生转危为安。
病情转归面临抉择经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心电图及杨先生症状,丰医生诊断杨先生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侧壁)。因杨先生目前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需要紧急开通罪犯血管,但考虑转运导管室途中风险极大,丰医生与家属商议,在病房启动了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半小时后溶栓完毕,杨先生明显感觉胸没有那么疼了。复查杨先生心电图,ST段回落>50%,充分说明了血管再通、溶栓是非常有效的,丰医生的判断也是非常准确的。
待杨先生病情逐渐稳定,为进一步明确冠脉情况,杨先生入介入科行冠脉造影术检查。结果显示:罪犯血管已经再通,残余狭窄95%,再一次印证了之前的诊断。
往往这类病人,是需要植入冠脉支架治疗的,但因杨先生病变血管细小,不适用支架植入,胸痛中心辛兴利副院长及于水江主任根据杨先生的情况进行了会诊评估后,考虑杨先生比较年轻,为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权衡利弊后,决定为杨先生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
由于是第一次听说球囊扩张术,且为我院首例,杨先生及家属担心治疗效果及手术风险,胸痛中心经多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详细介绍球囊扩张技术的优点、操作过程及术中的注意事项,并告诉他们,经过球囊扩张,可缓解堵塞血管的狭窄,从而避免血管内植入金属支架,胸痛中心医务人员耐心详细地解说消除了杨先生及家属的顾虑。
药物球囊保驾护航3月22日,也就是杨先生手术的日子到了,于水江主任及周俊英护士长带领的介入团队积极地做好了术前准备。医院专家的协助下,患者杨先生入介入科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手术首先用普通球囊对杨先生堵塞血管进行充分预扩后,送入药物球囊并持续扩张,释放药物,再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残余狭窄消失,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术后,杨先生胸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手术效果立竿见影。为表达救命之恩,杨先生出院后,与家属送来一面写有“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患回春”的锦旗,交到内一科医务人员手中。
此次手术打破了常规需金属支架植入血管的模式,开创了我院“介入无植入”的新时代。
01:2
01什么是药物球囊?冠脉药物球囊近几年才推出,医院也刚开展不久。药物球囊的外表涂有一层可以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的药物,医生通过患者手腕或大腿根处的微小创口送入细导管和药物球囊。用30至60秒的时间扩张球囊,把药物直接释放至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直接抑制内皮的增生,然后球囊和导管撤出体外。药物球囊与支架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任何金属植入物残留于患者体内,但是药物作用时间可以持续到手术以后的数月之久,这就解决了由于内皮增生导致的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问题,为不适合支架植入的患者带来了福音。02药物球囊适用于哪些病人?药物球囊目前最明确的适应症是支架内再狭窄、分叉血管处病变和小血管或远端血管病变。但也有临床研究认为,对于普通冠心病患者,也可考虑单纯药物球囊扩张,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年轻患者及高出血风险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支架内再狭窄的比例;年轻患者由于年龄原因,对支架植入顾虑较多,甚至有抵触情绪;而高出血风险患者植入药物球囊后很短时间双抗后即可改为单抗治疗,避免了长期吃双抗带来的脑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致命风险。
医院胸痛中心团队24小时为您的心脏保驾护航!
胸痛中心
来源:医院
希望大家路过之后,进入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rhzl/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