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检查时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心脏彩超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脏核磁发现心肌瘢痕等,被医生告知得过“心肌梗死”,便会吃惊的问“医生,为什么我得心梗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呢?”下面就和大家探探这个问题。
无症状性心肌梗死是指无典型心绞痛症状,但心电图改变完全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疾病,是冠心病的特殊类型,且因其无症状,易被漏诊,被人们称为“沉默杀手”。
一、发生心肌梗死却没有症状的常见原因
1.年龄因素
无症状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痛阈增高,耐受力增强,加之多种基础疾病的不适感持续存在,从而易忽视心肌梗死疼痛的出现。此外,脑动脉硬化、心泵血量不足导致脑组织长期慢性缺血缺氧,也会对疼痛反应减低,感觉迟钝。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约40%为无症状性心肌梗死,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出现交感神经纤维病变,痛觉传导受阻,进而使糖尿病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增高有关。
3.高脂血症
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可影响心脏神经鞘膜,使痛觉冲动传导减慢或受阻,从而不能体察疼痛的出现。
4.发生梗死的部位
前壁梗死的患者及较大面积、尤其是≥3个部位梗死的患者多发生无症状性心肌梗死,其原因可能为出现广泛大面积心肌梗死时,会伴有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使疼痛症状被掩盖;亦可能与心肌感觉神经末梢破坏,保护性胸痛警报装置不能发挥作用,疼痛敏感性下降有关。
二、面对这一“沉默杀手”,应提高警惕!
除少部分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外,大多患者可能会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昏厥、气短、呼吸困难、心慌、低血压、休克或肩颈痛、耳痛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虽然无症状性心肌梗死没有剧烈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大汗淋漓、濒死恐惧感等典型的症状,但其危害有增无减。心肌在不知不觉中缺血、坏死,因错失就诊时机,造成不可逆性损伤,从而增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恶性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于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冠心病患者、老年人等,在生活中应注意清淡饮食,适度活动,避免饱餐、劳累及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以预防、警惕无症状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避免贻误就诊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吗?
无症状性心肌梗死与普通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一旦检查提示有心肌梗死的迹象,就应进一步明确诊断,结合临床症状给予适当的处理措施,对于非急性状况,可以酌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了解冠脉病变及狭窄情况,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比如,是需要放支架还是采取保守治疗?等等。除此之外,应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并根据医嘱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治疗。
撰稿:田文得徐浩
美编:王彤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rhzl/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