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冠心病患者在冠脉狭窄处放支架,出现了一些过度治疗的倾向。对冠心病人来说,服药还是放支架?支架该不该放,什么时候放,放什么样的,都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情况量体裁衣。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廖志云
一问: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60%的狭窄,本人希望放支架,是否应加以考虑?
答:对于冠脉造影提示有50%~70%狭窄但并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处理上应采取慎重态度。如立即给予介入治疗就属于过度治疗。上海有研究证明,将此类冠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组,经一年的随访观察,其预后并无显著差异。
众所周知,冠脉造影仅仅回答冠脉病变的解剖学变化,而并未回答冠脉的功能性改变,即心肌有无缺血及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大型研究表明,冠脉的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严重性往往并不呈对应关系,在冠脉狭窄达到50%~70%的患者中,65%并未发现心肌缺血。临床上也常见到,一些缓慢发展的病例,尽管已出现冠脉严重狭窄,但由于侧支循环的形成,其症状依然轻微甚至完全无症状。
据此,科学家提出了全新的观念:即冠脉介入治疗对心肌缺血范围较大、程度较重,且经积极的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的冠心病人较为合适;而对于症状较轻、运动负荷试验不易诱发心肌缺血,或未经规范药物治疗者,首先应该考虑优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不仅无益,还可能增加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的风险,甚者可导致急性心梗和死亡。
所以,为了及时检出心肌缺血,首先应做功能学检查,当前国内常用的无创检查包括平板运动试验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以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
二问:为什么有的医生对平板运动试验心存疑虑?
答:主要原因是对试验的风险估计过高。事实上试验的安全记录是使人信服的,平板试验的价值是不应该被低估的。
三问:什么是冠心病人的优化药物治疗?
答:不能把“该吃的药都吃了”理解为优化药物治疗。优化治疗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与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⑵医患密切合作,严控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均应控制达标。
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mg/日;不能耐受者可用氯吡格雷75mg/日。
⑷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缓解心绞痛,并公认可明显改善预后。
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对低危患者无益,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左室功能不全的稳定性冠心病人可推荐使用。
(以上文章版权属《健康指南》杂志社,如若转载,请标示作者及来源)
寂寞的感觉不仅是对内心的折磨,它对健康的危害也超乎想象。长期寂寞的人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于冠心病的概率远远高于快乐之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lfa/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