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很多地方气温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加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冬季成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如机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抵抗力下降,一些“老毛病”特别容易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尽管心脑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但统计资料表明,冬季的特殊气候条件,使之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心脑血管很“怕冷”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心脑血管疾病有多种,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栓等,而冬季更是此类疾病的高发季节。
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以冠心病患者为例,冬季多表现为乏力、气短、胸闷,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医院就诊,调整治疗方案,谨防气温骤降引发脑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
正常人在冬季也可能患上心脑血管病。如果突然出现讲话含糊不清、上肢无法向上举、发生拖步、走路不稳症状,都有可能是急性脑中风发作的征兆。
锻炼注意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许多人户外活动减少,加之饮食上习惯大鱼大肉,很容易导致体重大幅上升。而肥胖又易诱发高血压,如果血压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任其发展下去,那么一些很凶险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就会找上门来。
心脑血管病防治应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各器官的含氧量及全身各脏器机能。
不过,有些老人喜欢早起晨练,尤其冬天锻炼是有些要点的,一般来说,冬天的早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刚从暖被窝里出来,一下来到室外,温差过大,会让心血管收缩,很容易引起疾病发作。
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冬季保暖很重要。
合理调节饮食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所以控制饮食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很重要的条件。
心脑血管病防治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
心脑血管病人的正确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应季水果。增加纤维膳食,也就是多吃粗杂粮、干豆类、蔬菜、水果等。
同时,应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等。有的人以为海鲜类较为安全,其实有些海鲜的胆固醇含量也是较高的,如螃蟹、无鳞鱼等,这些海鲜要少食。一般来说保护心脑的食物有:薏米、海带、芹菜、木耳、燕麦、豆类、菠菜、核桃、杏仁等,这些食品里含有大量的VE和VB6,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一些。
5招科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生活规律: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寒冷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10点再锻炼。
2、适量运动: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
3、保持乐观态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过于兴奋或生闷气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4、注意饮食: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定期检查: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lff/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