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主办的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公布了获奖名单,天衡医疗李朝虹、薛春香为代表的研究团队领衔的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获得三等奖。
研究团队
李朝虹,主任医师,天衡高血压糖尿病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10多年的临床实践,带领团队治疗了30多万三高及心梗、脑梗等并发症的患者,深得广大患者的信赖,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心梗、脑梗等并发症的资深专家。
李朝虹
薛春香,主治医师,天衡医疗北京分院医生,具有丰富的三高及并发症的治疗经验。视患者如亲人,良好的医风医德深得广大患者的信赖。
薛春香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意思就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和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系列病变。
当冠状动脉堵塞>70%的时候,这时心脏由于缺血、缺氧,我们就能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了,这就是心绞痛。我们的心脏,如果用机械性刺激比如拿针扎,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但如果缺血缺氧就会疼,可见心绞痛就是冠状动脉堵塞增加、心肌缺血更进一步加重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心绞痛患者如果有比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是过度劳累,都可能会引起心绞痛。
当冠状动脉全部堵死的时候,心脏得不到一点血液供应,这时候心脏上的肌肉就会因为缺血而坏死,医学上叫做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心脏是人的发动机,发动机熄火,心脏停跳,人很快就死掉了。所以心梗发病突然、死亡迅速,有效的抢救时间极短:心脏停跳1分钟内抢救,90%的患者能救活;4分钟后抢救,50%能救活;10分钟后抢救,世界上还没有救活的先例,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统计:中国现有心脑血管病患者3.3亿人,其中冠心病患者万人,年超过万人放了约万个支架,平均每人放支架1.5个,花费在0亿元以上,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李朝虹主任、薛春香医生为代表的研究团队致力于通过探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改善情况,进而探索用中西医结合软化疏通血管的保守治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冠心病问题。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病根源都是因为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堵塞了(“梗”了),既然发病根源是血管堵塞,那么治疗当然就是要疏通血管了。血管堵塞的原因非常复杂,复杂的原因当然也要用复杂的手段才能对付。用西药降低血脂,减少形成斑块的部分原材料,大概能起到20~30%的作用。一付中药十几味药加起来有很多种成分,通过“君臣佐使”协调发挥作用,正好用来对付“堵塞血管的复杂原因”,大概能起到70~80%的作用,所以中西医结合最佳。
中西医各有所长。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的《“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用中医药疏通血管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正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也是中医药的优势领域!
天衡医疗是“建立在深厚研究基础之上”的医疗服务机构,在北京建有高血压糖尿病研究中心,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10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组合拳”,包括:营养+运动+中医+西医+慢病管理+日常随访+移动医疗+智能硬件,其中的核心是“使用仿野生中药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让被西医确诊为要放支架、搭桥的患者,90%多的人吃药就能治好,效果远超支架、搭桥。
为什么不放支架、不搭桥,吃中药就能治好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呢?
因为——药材好
中医自古以来强调的都是“药到病除”而非“医到病除”,药材的质量过硬是中医治病的根本保证。现在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中药不行了,“化肥、农药、杀草剂、膨大剂、激素……”的大量应用,使中药材的药效大打折扣。很多使用了几千年的经典名方为什么近几十年变得效果不好了?原因都在药材。只要恢复了古人用过的药材,就能重现古人的治疗效果。古人用的都是野生药材,而现在野生药材没有了,我们就人工种出野生药材来,这就是天衡医疗种植的“仿野生”药材。
云南文山“仿野生”
三七种植基地
内蒙古河套“仿野生”
中药材种植基地
天衡仿野生中药种植,就是在原生态道地产区,重建药材生长需要的野生环境——不用化肥农药、不用杀草剂、不用膨大剂、不用激素……等任何化学品,保留杂草和昆虫,完全靠野生环境下各种恶劣条件的胁迫和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力量,激发出药材基因中潜藏的药效。在这样的环境下,药材完全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平均亩产量只有化肥、农药、激素……药材的1/8。只有这样,才能让药材回归到千百万年来本来的那种生长状态,才能种出古人用过的药材,才能让药效回到千年以前。
经检测,天衡仿野生种植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远超国家标准。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玉衡仿野生中药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lff/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