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向定成
对于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如何采取最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无创辅助检查手段协助临床确立或排除冠心病诊断至关重要。总体来说,目前的辅助检查可分两方面,一是从解剖形态入手,借助影像学技术了解冠脉的解剖结构即狭窄程度作为诊断依据,目前以冠脉CTA作为主要方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负荷试验使心脏做功增加,使心肌的血液供需矛盾显现并记录缺血表现,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客观依据,此类检查包括运动心电图、运动或药物核素灌注心肌显像或超声显像等各类心脏负荷试验。
临床医师在对上述两方面的辅助检查手段进行选择时常存疑惑,尤其是在今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发表了两项与冠脉CTA有关的临床试验,使讨论更趋热烈。本文拟在简单解读这两项研究的基础上,就在目前临床证据情况下如何合理地选择无创辅助检查帮助明确可疑冠心病的诊断提出一些建议。
PROMISE及SCOT-HEART研究本届ACC年会上首先公布的PROMISE研究旨在比较冠脉CTA与以负荷试验为主的常规功能学评估策略对拟诊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功能学检测组和在此基础上的冠脉CTA组,平均随访25个月,两组的主要终点即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冠脉CTA组接受有创导管检查的比例增加、接受射线照射的总量显著增加。
本届年会上公布的另一项临床研究是SCOT-HEART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在可疑冠心病患者中冠脉CTA的价值。将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标准诊断组(常规临床评估、平板心电图及必要时的影像学负荷试验)和在标准诊断基础上增加冠脉CTA检查组,结果显示,在标准诊断基础上增加冠脉CTA可提高随机后6周内冠心病的诊断率、在平均随访1.7年时呈现降低长期临床终点事件的趋势,但两者均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
如何看待两项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尽管研究者和许多学者认为上述两项研究说明冠脉CTA可以和功能学评价一样常规应用于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但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从研究设计来看,两项研究都是在以功能学评价为主的策略基础上增加冠脉CTA与功能学评价策略进行对照,而不是冠脉CTA策略与单纯功能学评价策略的对照,结果无显著差异只能说明在功能学评价基础上增加冠脉CTA并无显著获益。笔者认为,该两项研究提示,对于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从有效性角度来看,在功能学评价基础上增加冠脉CTA有可能提高冠心病的明确诊断率,也可能因此增加冠脉介入诊疗技术的使用概率,但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从安全性来看,PROMISE研究显示,冠脉CTA策略会显著增加射线暴露量,这在中国可能更加明显,因为上述两项研究中负荷试验是以核素灌注心肌显像为主,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比例很低,而在中国则更多地以心电图运动试验为主,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应用并不广泛。常规功能学评价所暴露的射线量会更低。此外,很遗憾的是,上述两项研究均未白癜风偏方快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lff/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