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颐阳昇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脏病,它和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病状为主。其特点为突发性的前胸骨上中段之后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前内侧至无名指与小指、颈部、咽部、下颌部放射。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0-15分钟,发作时经休息或含速效救心丸或含硝酸甘油后3分钟内完全缓解。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劳累、情绪激动、受寒、饱餐、吸烟等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辨证分型
一、寒凝心脉证
猝然心痛如绞,受寒而发,形寒肢冷,胸闷,冷汗出,气短心悸,心痛彻背,背痛彻胸,甚则喘息不能卧,得热则减,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紧。以胸闷、心痛、心悸、遇寒冷痛加重、形寒肢冷、得热则减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温阳散寒。冬季需注意保暖,避免寒流使疾病加重。
二、痰浊内阻证
心胸闷痛,或如物压,心悸气短,喘促,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疲乏无力,脘痞,或咳嗽吐痰,痰多口黏;舌苔厚腻,脉滑。以胸憋闷痛、咯痰涎、口黏、阴雨天加重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化痰通阳。夏天注意多排湿气,避免湿热生痰。
三、气滞血瘀证
胸闷,心痛,发时痛如针刺或刀绞,有定处,固定不移,心悸,气短,心烦不安;舌质暗红,或有淤点,弦脉涩或结代。以胸闷、心痛、痛有定处、舌暗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活血化瘀。冬季尤其注意,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保暖。
四、气虚血瘀证
胸闷,心痛如刺,心捧,气短神疲,活动后加重;舌暗淡或有斑点,脉弱或涩。以胸闷、心痛如刺、气短,活动后加重,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益气化瘀。
五、心肾阴虚证
心胸隐痛,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气短,神疲乏力,易惊多疑,心烦盗汗,失眠多梦,颜面潮热,口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无力,以舌红少津、盗汗、口干、心烦不眠、心胸隐痛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滋养心肾。
六、心肾阳虚证
心胸憋闷,心痛时作,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心悸汗出,腰痛膝软,头昏耳鸣,神疲气短,畏寒肢冷,不能平卧,每因天气转凉或活动较多而心痛加重,面色淡白,口唇紫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白,苔白滑,脉沉而弱。以胸闷气短、遇寒冷心痛加剧、腰痛膝软、四肢欠温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温补心肾。
七、心脾两虚证
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有时夜间憋醒,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腻,脉细弱。以倦怠乏力、动则气短喘息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补益心脾。
八、肝失疏泄证
胸闷胸痛,胁痛不舒,流窜作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发,情志舒畅时疼痛缓解,心烦易怒,呕逆太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情绪波动,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以心胸满闷隐痛、胁下不舒、心烦易怒、遇情志刺激加重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疏肝理气。
注意事项
本病的性质有轻重之分,轻者可带病延年,重者则不但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且还可因猝发暴病而死亡。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与生活起居和精神情志的调理关系极为密切。患者若能不仅因天时而调血,起居有时,注意饮食,适当锻炼,更能豁达乐观,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就能使重者变轻,轻者痊愈。
(图/网络文/Vergil运营/BOBO)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yzl/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