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猝死事件经常发生。
此外,猝死年轻化趋势加剧,许多人风华正茂之际猝然离世,给人们的生命健康蒙上一层阴影。猝死可分为两类,一是心脏性猝死,如冠心病导致的猝死,占猝死的80%左右;二是非心脏性猝死,如肺栓塞导致的猝死。中国作为冠心病大国之一,患者人群数量庞大,很多患者即使在接受血运重建后猝死风险仍非常高。大医生说:积极防治冠心病,预防猝死!郭欣君副主任医师博士医院心脏中心从事心内科起搏器植入及冠脉介入治疗,熟悉心内科各类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治疗。戳视频,了解更多~
三分之二的猝死皆因冠心病
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程度、范围、发展速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冠心病可分5个类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绞痛或紧压感,每次持续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严重疾病,可危及生命!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时间就是先机,趁早治疗就是关键!”
猝死:此型最严重!冠心病占猝死人群的三分之二。绝大多数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需要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衰、心律失常等。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无胸痛等症状,但有心电图、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易被忽视。
易发生猝死的时刻
我们的心脏,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时刻会更为脆弱,更容易发生猝死,尤其是在下面的十个“魔鬼时刻”。1.暴饮暴食
一项研究发现,每13例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就有1位在发病前曾经暴饮暴食,而且在暴饮暴食后的两个小时内,心肌梗死风险更高。
具体原因是如果吃得太多,为了消化食物,血液会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也就相对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脂肪太多,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会迅速升高,从而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此外,过量饮酒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心律失常。
建议:每餐七分饱,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尽量远离高油脂、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例如,在早、午餐之间,或者午、晚餐之间加一些水果、奶制品或者豆制品等。另外,冠心病患者和中老年人要忌酒。
2.用力排便
当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腹压、血压升高,同时心率也会加快,这时候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可引发心肌梗死。而且血管压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容易把血管壁上的斑块冲刷下来,这些斑块会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建议: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排便,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大便不顺畅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平时也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和粗粮。
3.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另外,饥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血糖过低也容易发生晕厥等意外。
建议:不要在餐后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就可以,年纪较大或者行动不便的人最好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剧烈运动
当你在运动时,觉得心跳非常快,呼吸比较困难,开口说话也很困难,这时候,就属于剧烈运动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心脏强烈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建议:做好热身,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5.过度悲伤
我们的心脏节律受到植物神经的支配,其中,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加快,心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当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继而引起胸痛、气短和休克等。
建议:心态平和,遇事不要急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如果遇到悲伤的事情,注意好好休息,调整心理状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yzl/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