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心病学》、《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今天这篇文说,给您聊聊冠心病。
我们国家现在是冠心病大国了。放眼望去,我们身边有冠心病的人很多。在国际上,我国也是治疗冠心病很厉害的国家。尤其是日本等国,他们的医生来到中国后,大开眼界,因为他们那里没有这么严重的冠心病人,自然也想象不到中国在治疗严重的冠心病时,有这么好的经验和技术。我不知道这值得高兴还是悲催。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得冠心病啊?
根据我的观察,这和当代某些国人对脾阳毫不珍惜有关系。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病例吧。
某患,年59岁,患有严重的冠心病。我清楚地记得,他坐在我面前不停地咳痰,痰量大而质地清稀,而且没说几句话就喘气,仿佛气永远不够用。他形体比较肥胖,前胸、腹部和小腹,叠成三层,眼泡也肿起来。他告诉我,自己从半年前开始,就胸闷、上不来气,有的时候会隐痛,胸腹发闷。整个人没有一点精神。我看了舌象,发现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我问他,你平时饮食有什么特殊癖好吗?怎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他一听竟然笑了,回答说“我就是爱喝点啤酒”。我问:“怎么个喝法”?答曰:“我爱喝凉啤酒,从20多岁就开始喝,都30多年了。以前是夏天喝,后来冬天屋里热,我也喝点凉的降降温……但是现在不行了,一喝就拉肚子”。
听完这话,我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他这哪里是喝啤酒降温啊,他这分明是喝凉啤酒自杀。
可以说,这个患者的状况,当属于寒痰阻痹心脉了。就是说,他之所以感觉胸闷、气短、疼痛,有窒息感,原因在于痰湿把心“蒙”住了。痰湿,阻遏了心脉。而且这个痰湿,性寒。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他的舌苔是白腻的,痰量大而质地稀薄。如果是有痰热,那就是舌苔黄腻,而且痰黏稠。
那他这个寒性的痰湿是怎么来的啊?百分之百地肯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伤害了脾阳,使得脾的运化之能失去了常态。他的胸腹胀闷、食欲不振、肥胖、常腹泻等,都是脾阳不足、脾失健运的表现。我们的脾,在身体五脏的正中央,是运化之本,是气机升降之源。也就是说,它可以斡旋全身。正是在它的带动下,我们身体的代谢才正常,才不会有多余的痰湿出现。如今,你把脾阳给伤了,脾健运之气不足,自然就会生寒,生痰。它们上泛心胸,就成了冠心病。
想来,这个病人从前的身体基础应该是相当好的。30年的凉啤酒啊,换做其他人,早就受不了了。
其实,这样的患者,在今天来看是不少的。尤其是年轻一点的人,仗着自己身体好,肆意贪凉。时间久了,脾阳必然步步衰退,一直到最后出毛病。怎么贪凉啊?凉啤酒啊,凉西瓜啊,冷面啊,这些都是因素。还有的是,是食物温度本身不低,但是吃进去会诱发痰湿,比如说大量吃肉,吃得肥腻,喜欢吃油的吃香的。这样的食物摄入太多了,影响脾的运化,也会渐渐伤害脾阳。因为痰湿这个东西本来就属阴,是可以伤阳的。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有验方,最初是从别人那里学来,后应用于临床,也算是比较有效。方见瓜蒌皮、薤白、姜半夏、陈皮、白芥子、苏子、茯苓、白术、桂枝、干姜各10克,吴茱萸和远志各6克。这里头,瓜蒌皮、薤白、半夏、陈皮、苏子、白芥子之类,都是化痰理气的,用于治标。关键是,用桂枝、干姜、白术、茯苓、吴茱萸来温脾阳,振奋脾气。等脾阳得到恢复了,运化之力变强了,往日形成的寒性痰湿,也就可以消失了。当然,这需要时间。这方子,普通读者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也供医家同道参考。
普通人自我调养,用脾俞穴、水分穴、阴陵泉三个穴位。脾俞穴,能补脾阳、助运化,我们用艾灸的方法来刺激。水分穴能利水消肿,健脾和胃,有利于水湿的排泄,我们用手指按压来刺激。阴陵泉健脾,能消肿利湿,我们也有手指来按压刺激。如此,有助于我们恢复脾阳,排泄水湿。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文君然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zqgxbzl/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