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由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近年来,发病率不降反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40岁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更是高危人群。
遗憾的是,冠心病型心绞痛发病具有隐匿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如意。(出处见参考文献4)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部疼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
句子太长,听起来很复杂,云师傅来打个比方,帮你理理清楚。
大家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就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就像是日夜连续工作的泵,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在每一个扩张、收缩的过程中,它都会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完成细胞代谢。
心脏的主动根部的两条动脉,就是“冠状动脉”,它是供应心肌液及氧分的血管。健康的动脉血管应该是光滑的,血管壁上很少有附着物,可使血液正常流通。
如因饮食或其它原因,血液中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壁上,堆积在一起就会形成斑块,斑块一层层堆积起来,动脉血管就相对变窄。再加上有些人的血粘度很高,血流就会受到阻碍,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这是现代医学的科学解释,方便我们搞清楚发病的原理是什么。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
心痛病位在心,血脉不畅,心血瘀阻是造成冠心病型心绞痛的根本原因。
故,活血化瘀也成为其治疗的根本大法。
病理我们弄清楚了,那么,如何治疗冠心病型心绞痛应该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但,长期西药治疗也会出现身体不耐受、抗药性以及不良反应严重等负面影响,而且西药价格偏高,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上面我们提到了中医学是如何解释冠心病型心绞痛病机的,随着我们中医研究的深入,实践证明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此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的解决办法。
早在《黄帝内经》时期,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典籍中就记载有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所组成的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方剂。
中医理念/冠心病中医对此的理念是什么?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可归纳为如下:
(1)心阳亏虚,气滞痰阻气机:表现为胸闷、头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黯滞、肢冷畏寒、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胖嫩苔白润、脉缓滑或结代。
(2)心阴虚损,痰阻气机:表现为心悸、心痛、憋气、口干、耳鸣、眩晕、盗汗、夜睡不宁,夜尿多、腰酸腿软、舌嫩红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而促或细湿而结。
[寒凝心脉]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形寒,天气寒冷或迎寒风则心痛易发作或加剧,甚则手足不温,冷汗出,气短心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脉紧,苔薄白。
[火邪热结]
症状:心中灼痛,口干,烦躁,气粗,痰稠,或有发热,大便不通,舌红,苔黄或糙,脉数或滑数。
[气滞心胸]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阵,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怀不畅则诱发、加剧,或可兼有腕胀,得暖气、矢气则舒等症,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痰浊闭阻]
症状:可分为痰饮、痰浊、痰火、风痰等不同症候。痰饮者,胸闷重而心痛轻,遇阴天易作,咳痰,苔白腻或白滑,脉滑;兼湿者,则可见口粘,恶心,纳呆,倦怠,或便软等症。痰浊者,胸闷而兼心痛时作,痰粘苔白腻带干,或淡黄腻,若痰稠,色或黄,大便偏干,苔腻或干,或黄腻,则为痰热。痰火者,胸闷,心胸时作灼痛,痰黄稠厚,心烦,口干,大便干或秘,苔黄腻,脉滑数。风痰者,胸闷时痛,并见舌偏瘫,眩晕,手足颤抖麻木之症,苔腻,脉弦滑。
[瘀血痹闭]
症状:心胸疼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或可由暴怒而致心胸剧痛。苔薄、舌暗红、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血脉青紫,脉弦涩或结代。
[心气不足]
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倦怠乏力,或懒言,面色白,或易汗出,舌淡红胖,有齿痕,苔薄,脉虚细缓或结代。
中医对此的治疗手段或处方用药在治疗上,适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的不同而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等治疗手法,切不能一攻到底或只知补虚而忽视疏导痰瘀。
1.心阳亏虚:心阳不足为心气不足的重症。古人说:“心包相火附于命门。”心阳不足的根源乃是命门火衰,立方以附子(用量为10g左右,本品有大毒,不可多用)、桂枝益肾中真火。《名医方论》说:“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不用肉桂而用桂枝,且附、桂用量不大、其意思在于微微生火,以防过燥伤阴。补气之品多用红参(最好是高丽参或吉林参)。冠心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脉瘀阻,所以多配以红花、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药。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应注意理气、行气,意在调整脏腑的切机以调理气血,去瘀生新。冠心病人的血瘀既可因寒而凝,也可因热而结。寒凝瘀久且可化热。凡热结而瘀或瘀久化热者,如仍用温通之品,必然助热伤阴。而应凉血化瘀,其意在于护阴。此外,冠心病患者亦有不同程度上的痰浊阻滞,故往往采用芳香化浊、温化痰饮的法半夏、陈皮、天南星、蔻仁、春砂仁。但如蕴久化热者仍用温化之品,必助热伤阴,此时必须清化。
2.心阴虚损:冠心病者多见于老人,而老人常见素体阴虚。在病变过程中,多易出现阴虚尤其是肾阴虚的症候,久之阴损气伤,或气虚津液生成不足,都可出现气阴两虚的症候。因而适宜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治疗。五味子、太子参、白芍、麦冬、石斛均为常用益气养阴之品。虽药味不多,而兼有补气、清热、滋阴、敛阳四法。养阴能增加气血的来源,益气能行血,故益气养阴的同时,又能促进活血化瘀的作用。太子参、五味子、麦冬为生脉散,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脉散有稳定而持久的强心作用,对已经被损伤的冠状动脉内壁有修补作用,同时还能稳定正常的血压。
冠心病急救/冠心病编辑当心绞痛发作时,不要慌张,可以就地而坐,迅速拿出急救药盒。将硝酸甘油片1-2片咬啐,含在舌下,过1-3分钟,疼痛即可缓解。如果疼痛严重,服用硝酸甘油片也不缓解,可把亚硝酸异戊脂小瓶裹在手帕或棉花中,捏碎后放到鼻前吸入。它的作用比硝酸甘油片快,吸入后半分钟即可奏效。但它能产生血压下降等副作用,一般不常用。
如果心绞痛反复发作,可以服用长效硝酸甘油片,一日3次,每次1-2片。同时用潘生丁,一日3次,每次2片,这样,既能扩张冠状动脉,又能防止动脉血栓形成。
在心绞痛发作时,如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夜间失眠的时候,可服用安定片,一日3次,每次1-2片。但患青光眼的患者,不要用亚硝酸异戊脂和安定片。
参考文献:
资润,郭自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封伟奇,顾宁.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1):85-86.
李同达,王乐,曹洪欣,等.曹洪欣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9(2):-.
王慧云,赵军香.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5(10):-.
屈岚,程丑夫.冠心病辨证分型研究概况及统计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9(1):-.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皆来自于网络无版权图库
康曦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zqgxbzl/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