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33岁,27岁……这几年,患心血管疾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叶氏中医心脏病第17代传人叶秀珠摇摇头,“以前这可是60岁以上老人才有的病”。
曾经有个14岁的男孩儿,胖乎乎的,在父母的陪同下找到叶秀珠就诊。
“心脏不好吗?”叶秀珠怀疑,这么小的孩子大概是来看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一问才知道,小胖墩儿1米67的身高,体重却有近斤,平日里“无肉不欢”,小小年纪就有了高血压。
“就算吃了降压药,心跳还是砰砰砰跳得很快,显然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叶秀珠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像这种情况遗传因素只占了一部分,除了用“保心药”对症治疗,生活和饮食习惯必须改掉。
“1分荤,2分素,把每天玩电脑的时间用来散步,走到有点累就可以停了。”叶秀珠为人和善,但对这个有些叛逆的青春期男孩,她不得不严厉起来,“你不听我的话,这个病是治不好的”。
1年之后,这个小胖体重减了20多斤;2年后,血压、心跳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人体内的“大交通”怎么管?已知的心脏病有多种,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就是最常见的几种,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是造成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坐诊一天看来位患者,有近一半是看冠心病,天气再冷些估计会更多。”叶秀珠说,40岁以下的人群占了三到四成。据调查,我国每年猝死人数约55万,80~90%是因冠状动脉堵塞引起,其中35至44岁年龄组的急性冠心病发生率在3年内增加了约30%。
在很多人看来,从冠心病发作,到紧急送医、输氧缓解,到装支架,是常规的冠心病救治流程。没错,但重点在于“救”。
“今年这段血管不行,装一个支架,明年那段血管不行,再装一个,从年轻装到年老。这就好比马路上的警察,只能管辖一段路口的交通。”叶秀珠碰到过支架装最多的患者,是11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心主血脉心藏神”,叶秀珠的“保心药”治疗则讲究一个“整体”——心脏病患者久病必虚,要通也要补,因此通过活血化瘀、营养心肌的通补疗法,心肺同治、肠胃兼顾,就像一个“清道夫”清理全身血管,不但预防再次堵塞,还恢复了血管壁原有的弹性。
抽烟+熬夜冠心病发病率增加8倍!可能有人会觉得,‘保心药’是不是就是一张单方。“哪有那么简单,这不是一张单方,而是一套复杂的体系。”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保心药”也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几十味药随证而变,而且必须建立在至少20年的中医内科功底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叶秀珠提倡“适量运动”,不在乎时间多久、强度多大,锻炼到自己最舒服就好。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都是心血管病高发季,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她也给广大患者提个醒:
1.天冷出门锻炼,最好等9点左右太阳出来之后,这个时候树叶光合作用较强,吐出的氧气也多;2.屋里打着暖空调,一到屋外却温度很低,血管容易因收缩而发生痉挛,从而可能引发心梗、脑梗,因此冬天出门最好戴个帽子、围个围巾、戴个口罩。“人的血管一般有三层,内膜、中层和外膜,脑部血管没有外膜,细而扭曲又很‘脆’,务必要注意保护脑血管。”
此外,年轻人不要觉得心血管病与己无关而不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行为习惯。叶秀珠明确指出,如果经常“抽烟+熬夜”,血粘度会明显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比常人增加8倍!
“年轻人如果发现自己容易疲劳、睡眠不佳或者胆子小、易心慌,以及和同龄人相比脸色不好看等,医院检查。”
叶秀珠中医心脏病专家,叶氏中医第十七代传人。3岁跟随父亲,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叶宝鑫从医,19岁时就深得祖传中医秘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坐诊地点:桐君堂武林馆每周三下午,城站馆每周五上午见习记者:翁含露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
责编:陈雨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xszl/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