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疾病,高血压是其中极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可增加31%,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发生冠脉粥样硬化较血压正常者高出3~4倍。高血压可以加速及恶化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造成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而加剧冠心病发展,可发生心绞痛,重者可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此外由于清晨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猝死和心肌梗死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清晨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吸烟、糖代谢异常、超重和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不同年龄、性别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不同;高血压的发病除上述因素外,还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影响。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若清晨时段家庭血压≥/85mmHg和(或)诊室血压≥/90mmHg,则可进一步诊断为清晨高血压。心绞痛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一般即可诊断。发作不典型者,诊断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或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一)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对冠心病的好处是公认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和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对血压的管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1.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分为5类: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具有抗心绞痛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和改善预后,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治疗此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药物,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最广泛的冠心病适应证;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在治疗时应注意尽可能选择真正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6点~10点的清晨血压,坚持长期用药。降压的目标,综合现有大量资料,建议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水平一般可为/80mmHg。在治疗时要注意个体化和药物禁忌,避免因用药不合理而加重病情。2.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膳食、限制烟酒和适量运动等。(二)介入治疗解决心肌缺血和扩张冠脉,尽快消除心绞痛症状,其中血管重建PCI是重要的介入性治疗方法。由于大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在治疗时要注意进行长期的血管扩张,结合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调整血糖,改善冠脉阻塞,逆转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zqgxbzl/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