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AHF)是心血管内科的急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在年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CCCP)暨中原心脏病学大会上,医院贾绍斌教授介绍了AMI合并AHF患者的治疗策略。
一、AMI合并AHF的流行病学特征中国开展的一项大型回顾性分析显示,年~年,我国心衰患者病因已由风湿性瓣膜病变为冠心病。
心梗是心衰的早期阶段,AMI后心衰的患者多数处于高危状态,我国BRIG研究显示,ACS伴HF患者较无HF患者院内死亡率和院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急性心力衰竭仍是AC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复合终点事件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
二、AMI合并AHF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预测因子ACS患者梗死面积和缺血面积越大,心衰的几率越大,发生机制主要与神经内分泌功能、机械功能障碍相关,早期24小时内主要以心肌舒张功能减退为主,24小时之后则伴发心室重构、心肌代谢改变、钙循环异常等。
三、AMI合并AHF的早期临床诊断与评估AMI诊断主要依靠症状表现、ECG、心肌损伤标志物3方面,而AHF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器械检查、实验室检查(BNP或Pro-BNP)4个方面。
临床检查
1.对疑似AHF者,首先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心律判断患者心肺功能状况,需记录:
(1)呼吸困难严重度,包括呼吸频率、是否能仰卧、呼吸力度及缺氧程度
(2)血压
(3)心律及心率
(4)体温情况,是否存在低灌注征象(如四肢阙冷、脉压变窄或精神淡漠)
2.继续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充血,包括外周水肿情况、是否有啰音、静脉压是否升高等。
3.各种检查:
(1)心电图:10min内完成
(2)实验室检查:TnI/T、BNP、NT-proBNP或MR-proANP,20min内完成
(3)床旁胸部超声
(4)胸部X线
4.除非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否则多数不需要起始超声心动检查,但需在后续检测中开展,最好可由专业超声医师完成。
5.尽量避免导尿术,因其所致的感染发生率高,且远期并发症多。
临床评估
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主要有Killip法(表1)、Forrester法(表2)、临床程度床边分级(表3)3种。Killip法主要用于AMI患者,Forrester法用于较严重患者,而临床程度床边分级法主要适用于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表1.Killip分级
表2.Forrester法
表3.临床程度床边分级
超声评估左室功能
左室功能是心梗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预测因子,所以心梗患者均应评估左室功能。应在介入治疗时行左室造影或术后2~3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左室功能严重失调患者,应在40天后重新评估心功能,决定是否置入ICD。
四、AMI合并AHF的治疗策略治疗目标
初期以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况为主,长期目标为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①急诊室阶段:稳定血流动力学,保证器官灌注,缓解症状,减少进一步的心肾损伤;
②监护室阶段:针对病因及合并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③出院前后阶段:出院前尽早加用指南推荐的改善预后的药物,强调长期随访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
治疗策略
1.院前阶段
(1)尽早开展无创监测,如SaO2、BP、心电监测等
(2)若患者氧饱和度90%,氧疗法应纳入常规治疗
(3)给予呼吸困难者无创通气
(4)根据血压情况和/或充血程度决定是否给予药物治疗
(5)尽快转至有完备心内科和/或CCU/ICU医院
(6)早期行利钠肽检测
2.急性心衰患者均应尽早接受适宜的治疗
3.急诊/CCU/ICU需立即同时开展体检、诊断及治疗工作
急性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图2.AHF患者氧气治疗和通气支持推荐。
无论是STEMI合并HF还是溶栓后合并HF,指南均对直接PCI给出了Ⅰ类推荐(如下图所示)。
图3.STEMI合并HF患者直接PCI的推荐。
图4.溶栓后合并HF者的PCI推荐。
AMI合并AHF患者早期诊断和正确临床评估是决定治疗策略的关键,应在尽可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的前提下,积极开通罪犯血管且不受时间限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潘欢点击下方“阅读全文”,进入转载请注明:http://www.damoson1980.com/gxbzlfa/7842.html